前言与开箱图赏

前言

索尼ILCE-7RM3 这部机器来得是如此突然,以至于我们都没有来得及做好相关的评测安排,在风光和人像两大年度专题都已经定好计划的时候你就这么突然出现,确实一度让我们的工作陷入混乱……好在索尼这次给力,大中华区全球首发, 我们也在11月12日拿到了这部机器,对其进行了开箱试用和简单测试。

不过虽然A7R3是一部重磅新品,但是应该不会有单独的一篇评测文章了——所有的内容都会涵盖进人像、风光两大专题,与佳能5DSR/5D4、尼康D850进行对比,包括体验与性能两大部分,你都可以在我们的两大年度专题当中看到。不过今天,还是先来一起看看这部机器的开箱,以及简单的理论性能测试吧。

47e60002728ec09d0dd0.jpeg

既然是A7R“3”嘛,那自然就要禁忌三重奏啦~包装与A7R2在风格上没有任何区别。

47e50003cbeb24993521.jpeg

配件一览(其实少了个电池,后来才发现电池藏在盒子底部)。

47e300080e22cf9e3e01.jpeg

机身正面。

47e20008150fc897e7e8.jpeg

侧面,跟A9是一样的设计

47e40004d83cfaca9ea1.jpeg

背面,依然是类似A9的设计,就是这个视频按键总觉得有点……丑。另外顶部左上方的连拍/对焦模式设置去掉了,需要去Fn菜单里设置。

取景器眼罩容易沾灰,这个材料还真是……

47e50003cbf081ce7e1c.jpeg

卡槽,UHS-I SD+记忆棒和UHS-II SD双卡槽。都2017年底了,还是不放弃记忆棒,索尼真是个懂得坚持的厂商啊……

47e300080e296991bdaf.jpeg

肩带换了,比以前的版本更厚,印字更大了。就是不知道为啥不把A7R3的字样印上,跟佳能尼康这样,不然这样谁一眼能看出来你用了新款,跟iPhone一个道理,是吧……

理论画质简测

前言

Dynamic Range动态范围

按照动态范围定义(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输入响应)对两款机身的理论动态范围进行测试。在像素、量子效率和画幅相同的前提下,动态范围和实拍宽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关。

47de000ea18ef77cae0c.jpeg

跟D850、A7R2相比,A7R3的动态范围也呈现很明显的Dual Gain特征,只不过跟D850的转折点不一样,实测不缩图短曝光动态范围A7R3在除了64、400之外的ISO数值下都比D850要高,也稍微好于前代A7R2。

47e50003cbf13920b109.jpeg

30s长曝的数值则有点奇怪,首先第一就是A7R3的动态衰减相比A7R2反而更严重了;其二就是A7R2、A7R3这两部机器,在长曝光的情况下Dual Gain会失效,加上五轴热噪导致高ISO动态范围被D850大幅度甩开。这个问题具体会产生多大影响,还需要进一步风光专题中的实拍测试来进行检验。

具体数值可以去点击链接查看:兰拓相机画质数据库

Latitude实际宽容度

我们都知道单纯的动态范围只在画幅和量子效率相同的机身之间具有直接判定宽容度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传感器,实际曝光宽容度还需要进行测试。测试结果以“暗部有效像素”来表示,可以准确反映该相机能达到的实际宽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义:在保证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

47e200081512b3e5efaf.jpeg

基准ISO宽容度方面D850凭借ISO64一骑绝尘——这里需要纠正一个以往经常有的错误观点,就是D810/D850宽容度领先是因为ISO64的动态范围高,实际上主要原因不是这个,而是ISO64本身就能吃更多光子曝光更充分,散粒噪声更低,加上更高的动态范围,才能获得大幅度领先的宽容度。动态范围更低的更大画幅传感器(飞思IQ3100)宽容度分数能跑到第一,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一个不幸的消息就是——对于135全幅CMOS,在动态范围超过14EV之后,原生ISO100本身已经成为宽容度进一步提升的瓶颈了。经过计算,就算A7R3(IMX251)的动态范围是+∞,也就是完全没有底噪,按照我们的评分标准,宽容度也只能达到136分,所以那些之前觉得A7R3会挑落D850的135低感画质皇位的人,上帝在对你们微笑,光子的泊松分布岂是你们能无视的……

所以实际的A7R3跑了多少分呢?答案是107.97,也是135画幅的第一梯队(100~120分)水平了,正好夹在普通非公版IMX094(D800)和高级非公版IMX094(K-1)之间,当然因为前面说的没有ISO64,无法跟灰烬非公版IMX094(D810)对抗,不过跟自家A7R2相比的话,还是有个20%左右提升的,还算不错。

47de000ea193c8b4c244.jpeg

High ISO高感画质

高ISO画质以各个感光度设置下的“平场有效像素”作为评价标准,有效像素的意义与前面“暗部有效像素”当中的一致。

与尼康D850、自家A7R2的高ISO有效像素对比如下:

47e1000f2d1d8062981e.jpeg

具体数值可以去点击链接查看:兰拓相机画质数据库

A7R3相比A7R2的高感画质几乎没有提升,这个从天梯图当中也能体现出来:

根据我们以前的相机基准ISO曝光宽容度排位RANK分标准,索尼A7R3的高ISO画质在排位表中位置如下:

47de000ea191408b11b5.jpeg

与A7R2几乎是一模一样。

总结

其实A7R3作为“Tock”序列的产品,主要目的在于改进操作和响应速度,画质方面倒是没有什么很明显的提升,索尼的这一招市场手段倒是不新鲜,Tick-Tock这种玩法,Intel玩过,佳能也玩过,感觉索尼也有要这么玩(一代提升画质,一代提升操作和响应)的趋势。实际上A7R3相对于A7R2的很多小改进,都还是蛮切中要害的。这些我们会在年度专题的相应部分当中为大家阐明。

不过,大家对于A7R3的微词,基本都集中在价格上——比A7R2的当前国内售价直接往上提了一万(首发国内售价差5000,美元首发售价相同),在画质没有很大提升的前提下,值不值得为这个操作多花一万,确实是个很值得掂量的事情。

那么,这一万究竟除了画质之外,还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呢?A7R3还有什么缺陷需要下一代继续进行改进呢?我到底是买索尼A7R2、A7R3,尼康D850还是去隔壁佳能呢?想知道答案,请保持关注我们的风光和人像两大年度专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