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国产超广角大光圈无反镜头——老蛙 FE 15mm f/2.0 D-Dreamer的单品测试。

先给只想看结论党放个结论:

分辨率:★☆☆☆☆

色散控制:★★☆☆☆

其它素质:★★☆☆☆

性价比:★★☆☆☆

主观评分:★★☆☆☆

与同类产品的性能位次排序:跟适马14mm f/1.8有较大距离,基本算是一个规格加强版的三阳14mm f/2.8

简单结论,作为一支原生FE卡口的国产镜头,算是填补了原厂镜头规格的空白,体积/重量控制也算是比较令人满意。但是素质方面依然力有未逮,希望国产厂商日后能再接再厉。

关于老蛙FE 15mm f/2.0 D-Dreamer

作为一个国产镜头品牌,长庚光学的老蛙镜头虽然名字有点奇(bao)怪(li),但不可否认这几年老蛙跳出了国产镜头做低端产品和模仿山寨的框架,推出了一些规格超越日系厂商,同时售价非常有竞争力的产品。在带给用户更多选择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国产镜头也是有希望有能力做出精品的。老蛙这支FE 15mm f/2.0就是跳出原厂规格的一支镜头——将平面前组的广角镜头最大规格从之前的蔡司15mm f/2.8ZE/ZF推进到了15mm f/2.0。同时难能可贵的是保持了极好的便携性:

381b000823d2630cc359.jpeg

相比规格类似、体积庞大的适马14mm f/1.8ART,这一套组合的便携性显然要好上许多。

381c0008158c12841f40.jpeg

平面前组,滤镜口径72mm,相比适马14mm f/1.8的灯泡和蔡司15mm f/2.8的95mm巨型滤镜螺纹,老蛙15mm f/2.0上滤镜明显要更方便。

381e00072f7bf6dc1251.jpeg

包装盒简单清爽,就是这个彩边,给人一种这几年电脑上常见的RGB灯效的感觉……

镜头的规格表和结构图如下:

381c0008158ec49039f8.jpeg38200002c9004b8aed76.jpeg

特殊玻璃方面还蛮能下料的。

官方样张:

381c000815a71ce876d6.jpeg38220003ba7c1c8c39b0.jpeg381f0004c788271eedc4.jpeg

图3可兼做星芒测试图,这支镜头的星芒表现还算不错。

分辨率测试

机身索尼A7R2机身固件版本ver4.00输出格式RAW(无压缩)转TIFF 8bit(无压缩)转接环

Metabones IV

三脚架曼富图重型三脚架+三轴齿轮云台ACR版本ver9.10.1锐化与降噪All OFF

读取某个位置的分辨率数据时,使得镜头在相应的位置对焦,以排除部分镜头的场曲问题导致读数出现偏差的情况。

很多人说我们的镜头测试不够直观,在这里给出一个对应分辨率数值的直观描述:

以在a7r2上跑出的标准分数为例,一般镜头能有2500LW/PH以上即主观感觉锐利,再高也分辨不出太多差距。1500~2500之间会感觉有可见锐度差距但是都还算清晰,1500LW/PH以下会明显感觉开始糊,1000LW/PH以下画质开始变得不可接受。

本环节所有测试均为MTF50分辨率(50%还原度下的截止空间频率),单位LW/PH(线宽每图高)。

38220003ba781afe01e1.jpeg

老蛙15mm f/2.0的分辨率表现老实说算不上太好,全开光圈下尤甚。中心分辨率尚可,但是边角分辨率下降极其严重。收缩到f/5.6~f/8光圈之后有所好转,但这支镜头明显设计目标就不是为了给小光圈拍摄使用。全开光圈下边缘画质——实际上据中心35%其实也算中心了——不佳对于其常用场景(星空星野)来说,影响还是蛮大的。

附:适马14mm f/1.8的分辨率跑分结果图,方便自行比对:

381b000823e5a7e74f56.jpeg

灯泡前组+体积大不少的适马14mm f/1.8ART分辨率表现明显好得多,全开光圈就有老蛙15mm f/2.0在f/8时候的水准。

其他画质测试

其他项目包括色散、暗角、通光、畸变。手动头不做对焦速度测试。

针对星空头的适用场景,我们特别添加了针对点光源还原的彗差和像散测试。

色散

老蛙FE 15mm f/2.0 D-Dreamer镜头的倍率(焦内)色散为:14.02μm

暗角

老蛙FE 15mm f/2.0 D-Dreamer镜头的暗角(最大值):2.52EV

适马14mm f/1.8 ART的暗角只有1.68EV,为了不灯泡和便携性,在各种方面都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畸变

老蛙FE 15mm f/2.0 D-Dreamer镜头的畸变:0.06%

畸变肉眼完全不可见,读板能读出一点点畸变数值。跟宣传的“无畸变”基本相当。

通光量

老蛙FE 15mm f/2.0 D-Dreamer镜头的通光量(T制光圈):T2.52

通光量方面,T值跟F值一样做到了规格突破,不过还是逊于灯泡前组+f/1.8的适马14mm f/1.8 ART(T2.05)。这两个镜头的通光量差距为0.596EV,换算到弱光性能差距(以a7r2为例)大概是这些:

381b000823f5c4fcd2c7.jpeg

彗差与像散

针对星空头的使用场景我们做了彗差与像散的测试。

老蛙15mm f/2.0的彗差/像散情况如下:

381f0004c7977e062009.jpeg

红圈区域内为无明显彗差/像散的成像圈区域,红圈外有明显的像散和彗差。大图戳:老蛙15mm f/2.0彗差与像散示意图

381b000823f60cea7c16.jpeg

图示为红圈外面的点光源成像,可以看到彗差和像散都比较显著,点光源的还原度较差。

总结与点评

其实我也很乐见国产镜头的崛起,即使不能把日系镜头的价格拉低,至少也能给我们多提供一个选择。但这次对于老蛙15mm f/2.0的测试,最后感觉是没有达到预期——无法让人满意的全开分辨率和边缘彗差使得这支头空有一个适合星空星野摄影的规格,实际使用起来画质相比适马14mm f/1.8 ART差得不是一点半点。几乎无畸变算是一个亮点,但是实在是不好说在现在畸变校正如此方便的前提下,镜头原生的畸变控制能力意义有多大。

那么算下来,便携性和滤镜适配性是这支镜头最大的亮点,尤其是原生FE口,如果你是索尼全幅无反用户可以省掉了转接环的累赘,同时也避免了转接边缘画质的损失(虽然这玩意不损失边缘已经够崩)。如果你是想入手一支不那么贵的大光圈超广角作为你自己手里那支FE 16-35mm f/4ZA主力风光镜的搭档,那么老蛙15mm f/2.0也是个可以考虑的选项——相比规格相近的适马14mm f/1.8 ART+Metabones V,无论是钱包压力还是背包压力都小不少。但如果你对星空成像质量要求很高,那这支镜头或许无法满足作为主力星空镜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