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索尼便携型全幅微单超广角镜头新品的单品测试。

先给只想看结论党放个结论:

分辨率:★★★☆☆

色散控制:★★★★★

其它素质:★★★☆☆

性价比:★★☆☆☆

主观评分:★★★☆☆

与同类产品的性能位次排序:除了长焦端之外整体不如佳能11-24mm f/4L,跟适马新的12-24mm f/4 ART在不同焦距下互有胜负,跟体积重量相近的适马老12-24mm相比有一定优势。

简单结论,索尼12-24mm f/4G作为一支没有GM/ZA标的G镜头综合表现算是符合索尼给它的预期定位,便携性是其亮点,但目前价格相对于其定位、素质、做工来说偏贵。

前言

之前我们在微博上透露会有一支镜头随着FE 16-35mm f/2.8GM一起发布,当时大家都很激动纷纷猜测会是什么——但是毕竟我们说了这支镜头实际的规格会很“特别”,没那么容易猜出来。于是大家都纷纷猜会不会是什么高规货,然而实际上发布的就是这支索尼FE 12-24mm f/4G,嗯,所谓的难猜,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难以想到这次会同时发布两支广角。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明明索尼还有那么多镜头规格需要补全,明明可以留着下次再挤个牙膏,索尼本应该这次只发16-35GM才对。可是,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

废话不多说,先来看一下这支镜头:

32790010a44a67211056.jpeg

其实第一眼看这个镜头,包括第一次上手这个镜头,我是惊讶的——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塑料”,三个字概括就是“大塑料”。作为一支售价1万多人民币的镜头,镜身(当然除了卡口)之外通体塑料。不过塑料这种事情,只能说是特点,而不能说是缺点——金属并不会天生优越,尤其是对于“微单”这种或多或少会强调便携性的相机系统。采用合适的高分子聚合材料(不还是塑料吗)来制造镜身,可以有效的降低镜头重量提高便携性。当然所谓的“质感”方面会有一定损失,但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出个针对性的便携头也挺好的,之前不是有一帮人总是在说“微单搭上镜头之后便携性也好不到哪里去”吗,针对这一尴尬,这个镜头其实就是个不错的答卷。

32830001ffd1d493f53b.jpeg32830001ffe4befe0810.jpeg

跟相同规格的适马12-24mm f/4 ART相比的话,明显能看到在三个维度上都有所缩窄,而且塑料镜身对于重量的控制也是可圈可点。

327a0010a6d0533b0503.jpeg

上机,其实这个镜头的灯泡头部相对于A7R2机身来说还是有点点大,但是相比之前GM头那种头重脚轻,已经好很多了。

镜头的规格表和MTF图如下:

型号索尼FE 12-24mm f/4 G焦距12-24mm最大光圈f/4.0镜头结构13组17片最近对焦距离0.28m放大倍率0.14X滤镜口径-最大直径87mm长度117.4mm重量

565g

光圈叶片数7
32770001b24b1b714570.jpeg

官方样张:

327800137ff1ecccfacb.jpeg32760013b3c1f1b49101.jpeg327a0010a7404d068f9c.jpeg32790010a4ac314246c5.jpeg32830002007a69da4eb2.jpeg

(相比于佳能白天用ISO800的自黑样张和尼康的性冷淡风,索尼的官方样张还是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