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相机机身里被推荐最多、销售额最高的是哪个档次的产品?其实不用思考太多,看一下身边人用的机器就大概明白了(唔,如果你是土豪的话那另当别论)——当年佳能60D和尼康D7000可是占据了单反销量的半壁江山,好多人学摄影也是从这两部机器入门,头也不回的走向了摄(bai)影(jia)的不归路……
而当年的60D和D7000到如今也已经完成了两次进化,变成了80D和D7200;半路杀出来的索尼也意图在APS-C中端机方面分一杯羹,A6000发售之后获得了不错的评价,后来也更新了一代到A6300。新品已然聚齐,另外鉴于APS-C中端机的关注度、普及度和实用性,这篇评测也就水到渠成的出现了。
A6300和80D是今年的新产品,D7200则显得稍稍有些老——2015年3月份发布,早了整整一年。因此在一些功能方面也有所缺失,具体的规格对比可参见下表:
▼ 规格参数对比表格
在看完它们的规格之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几款机器的外观对比:
正面,索尼 A6300相比另外两台单反来说体积明显的小。个人感觉尼康 D7200的造型更好看一些。
背面,佳能和尼康采用的都是适合查看照片的3:2尺寸液晶屏,而索尼A6300采用的是适合查看视频的16:9尺寸,在回放照片和拍摄取景时的实际可用面积要稍稍吃亏。
佳能和索尼都采用了各自传统的翻转/折叠屏模式,佳能 80D的屏幕可以翻转的角度更多,并且附带了触摸功能。尼康 D7200采用的是普通屏幕。
换一个角度看,索尼 A6300的体积优势明显。
理论画质测试(1)——分辨率测试
三台机器转接(D7200为直接使用)同一支Otus 55mm f/1.4 ZF.2镜头,光圈设为f/5.6,ISO设为100,读取全画面中最高的MTF50分辨率数值。RAW转录Tiff,所有锐化和降噪关闭。
▼ MTF50 分辨率测试
解析力方面真正无低通的尼康 D7200一马当先,而索尼 A6300虽然官方没有宣称去除OLPF,但实际上低通强度并不高,可能是在摩尔纹控制和细节解析力上做平衡的一个方案。至于佳能方面,低通滤镜强度一直不低,最终成像的高频分辨率显然不如另外两者。
理论画质测试(2)——动态范围
按照动态范围定义(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输入响应)对两款机身的理论动态范围进行测试。在像素和画幅相同的前提下,动态范围和实拍宽容度存在很好的正相关。
▼ 动态范围测试(1/60s快门速度)
▼ 动态范围测试(30s快门速度)
尼康:
D7200在这项测试中的成绩可以说逆天——同样ISO100的情况下甚至能够斩杀自家全幅老大哥尼康 D810,D810只有使用ISO64的情况下才能获得更高的动态范围跑分。
索尼:
A6300的高ISO动态算是个小惊喜——索尼自从A7R2之后,这项跑分已然刷到飞起。
佳能:
80D虽然采用了On-Chip ADC的新架构,但从实际测试结果来看依然是垫底的水平,只不过从被甩八条街进化到了被甩两条街,实用性提升不少。但想要翻身重新制霸,任重道远啊。
30s快门下的长曝动态衰减控制上三台机身都有不错的水准,除了索尼 A6300的高ISO长曝掉动态依然严重之外。小机身的散热在极端情况下仍然还是个问题,不过好在拿APS-C机身强撸星空的人应该不多。
理论画质测试(3)——宽容度
有效像素的意义:在保证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表示的是画面实际欠曝提亮后的画质表现。
各信噪比的图像画质参见:各信噪比的图片画质示意
▼ 暗部有效像素 (可接受图像信噪比=20dB)
▼ 暗部有效像素(可接受图像信噪比=30dB)
▼ 暗部有效像素(可接受图像信噪比=40dB)
在这个项目当中尼康 D7200仍然领跑,索尼 A6300紧随其后。佳能 80D只能吊车尾,而且相对于上面两位老大哥的差距仍然非常明显。
番外篇:论宽容度与动态范围
看过我们这么多期评测,可能很多人都有这么一个疑问——既然理论动态范围和以有效像素计算的宽容度跑分都可以反映传感器输出图像的暗部画质(或者说提亮潜力),那么为什么每次都要不辞辛劳的跑两个分出来呢?这样做的意义何在呢?
首先来看一下两者的定义,在相机领域动态范围(严格来说叫输出动态范围,Output Dynamic Range)的数学定义跟电子电工上器件的动态范围一样,都是DR=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零输入响应。这两个数值通过对输出图像进行统计学计算的方法来获得,算出来的结果就是动态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动态范围能反映的东西其实只有一个——图像传感器的本底噪声控制能力。在测试的过程中并没有输出任何的非零原始信号,也就是说,只要传感器的前端部分保证f(0)=0,其前端性能对于动态范围跑分的结果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而宽容度跑分拍摄的是120dB高动态灯箱,输入信号是给定的非0值,此时传感器的量子效率、传感器面积、前端噪声等因素都会被计入,得出的结果更符合实际拍摄环境。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尼康 D7200和之前测试过的佳能旗舰1DX2的动态范围和宽容度跑分:
ISO100动态范围
尼康:D7200——14.53EVs
佳能:1DX2——13.69EVs
看起来尼康 D7200的动态跑分比佳能 1DX2高了有差不多1EV,是不是意味着实拍过程中同样参数下尼康 D7200可以获取更好的暗部画质呢?
ISO100、-5EV暗部有效像素(30dB):
尼康 D7200——8.42MP
佳能 1DX2——15.86MP
事实上1DX2可获取的最终画质高于D7200!
我们之前讲过高ISO下图像噪声的主要来源是由于光强度太弱,光子的数目存在统计涨落而产生的Shot Noise(散粒/散弹噪声),然而不要忘了,当你大幅度欠曝拍摄的时候,实际到达图像传感器的光也满足“强度太弱以至于会产生统计涨落”这个先决条件!此时传感器的面积和量子效率这些影响高感画质的因素同样会影响暗部画质,1DX2大尺寸的传感器和更高的量子效率弥补了本底噪声较大的劣势,从而获得了更好的暗部有效画质。
(推论:佳能祖传老汤全幅底其实比你想象得还要辣鸡,大2.25倍都神仙难救的那种)
所以结论就是:想看器材真实的宽容度,请参考暗部有效像素,动态范围分数只在同画幅的机身之间(不同像素的话需要折算)有可以直接横比的意义,而且也并不全面(不同传感器的高感画质不同)。
那么动态范围跑分的意义何在呢?
第一,120dB高动态灯箱拍摄的时候无法长曝(用ND的话会产生暗角干扰测试结果),所以想反映器材的长曝控噪性能,测理论动态范围是一个很直接简单有效的方式。
第二,120dB高动态灯箱只适合测基准感光度,测高感光度的数值不是不行,一来很麻烦,二来其实意义不大。而动态范围测试方便有效的特点可以用来测高ISO下的跑分表现。
对比暗部有效像素,并参考动态范围跑分,才是真正反映器材宽容度的正确打开方式。
顺便,佳能 80D动态跑分不差太多,然而暗部有效像素却一下子拉开的原因之一就是你面积只有人家的88%……
理论画质测试(4)——高感画质
平场有效像素的意义:通过计算在保证画质可以达到你所设定的图像信噪比的前提下,该相机在各级ISO下,可以输出图片的最大尺寸,从而衡量相机在不同ISO下的图像质量。
各信噪比的图像画质参见:各信噪比的图片画质示意
▼ 平场有效像数 (可接受图像信噪比=20dB)
▼ 平场有效像数 (可接受图像信噪比=30dB)
▼ 平场有效像数 (可接受图像信噪比=40dB)
索尼 A6300这次拿了第一名,尼康 D7200和 尼康 80D互有胜负,常用高感(400-1600)下尼康 D7200好一些,ISO3200-12800则是佳能 80D胜出。
机械性能测试(1)——杂项篇
购买这几款机器的人,相信也不会仅仅对画质有追求,中端APS-C机型相对于入门机来说,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在机械和操控性能上的提升。我们先来看一下这几款机器的纸面对焦性能对比:
基本的规格对比,包括三项实测成绩如上表所示。其中尼康 D7200的RAW文件设置选项是“14bit无损压缩”,使用的存储卡为60MB/s 创见SDXC UHS-I。
佳能 80D的可持续拍摄张数最高,达到18张,可以实现大约“3秒”射。在缓存满后可继续按快门慢速拍摄,但是按下回放键会提示等待处理中,需要等写卡提示红灯熄灭才可继续操作。这点是与佳能高端型号有所不同的,佳能 5D3等型号在写卡过程中均能继续回放。
尼康 D7200 的可持续连拍张数最低,佳能80D的一半,几乎就是“1秒”射。卡满后除了连拍速度会放慢之外,对其他操作并没有影响。
索尼 A6300 可持续连拍张数比尼康 D7200略好,达到13张,但是由于连拍速度快(11张/秒),因此还是“1秒”。并且在缓存写满之后,索尼 A6300 无法进行包括回放和菜单操作在内的任何操作,也无法继续按下快门,需要等待写卡结束。
细细追究的话,三台机器在连拍缓存设计上都稍显吝啬。不过也难怪,佳能尼康都有更高一档定位的真·APS-C旗舰7D2和D500,这一档次的机身不给予太强大的功能也是在意料之中。
而索尼 A6300(包括索尼所有微单型号)在连拍后完全无法操作需要等待的设计,在实际需要连拍的应用中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分析原因应该和缓冲大小无关,应该是工作逻辑设计问题,希望索尼能在下一代产品中改进此问题。
机械性能测试(2)——单次自动对焦篇
对焦速度测试:
本环节各款机身均搭载自家最新的24-70mm f/2.8规格镜头,记录从无限远合焦到3米所需要的时间,测量3次取平均值,环境照度200lux,色温为标准日光(D65)。
▼单次对焦速度测试
单次对焦速度对于现在的无反系统来说已经根本不是问题,从数据上来看,索尼 A6300的表现最好。不过三者看起来差距百分比挺大,实际使用过程中基本感受都是秒对,体验上可以认为基本一致。
最小对焦亮度:
本环节各款机身均搭载自家的50mm f/1.8规格镜头,记录可以对2m远处标靶对焦的最低亮度值。
▼最低对焦亮度测试
这方面大家表现都差不多,同样标称-3EV,尼康 D7200 的表现最佳,比佳能 80D表现略好。跟佳能 1DX2一样,佳能 80D的Liveview在亮度过低时也不会自动转为反差对焦,而是直接罢工。
机械性能测试(3)——连续自动对焦篇
连续自动对焦测试采用跟1DX2/D5横评当中一致的马路边上拍车模式,由于佳能 80D的Liveview可以支持拍照模式下的连续自动对焦(1DX2不支持),把它拉进来以后实际上是要测4台机器。鉴于本横评不像1DX2 vs D5那样严格,只拍30辆车以减小工作量压力。
拍摄方法:开启连拍模式,对焦点确认合焦在车牌上之后按下快门,并手动将该对焦点跟随在车牌的位置,知道车开离视野区。为了更全面的评价三台机器的对焦能力,追焦我们分别测试中心对焦点,边缘对焦点以及3D追焦模式。
搭配镜头均为各家最新的24-70mm f/2.8,推到70mm端,光圈全开。
▼ 场景图例:
▼中心点连续对焦成功率
索尼 A6300的成功率最高,尼康 D7200和佳能 80D紧随其后。并且三者的对焦成功率都在90%左右,相差很小。我们可以认为三者在这个应用场景内表现都相当优异。佳能 80D的 LV模式表现会比光学取景模式稍差,不过80%的成功率也已经相当有使用价值。如果是拍摄速度较慢的行人,LV模式配合脸部识别相当好用。
▼边缘点连续对焦成功率
三台相机的边缘点对焦成功率都有下降。不过索尼 A6300的下降幅度最小——理论上使用传感器相位点对焦的话,边缘和中心的对焦能力应该也是几乎一样的,这也从索尼 A6300和佳能 80D LV模式的中心点与边缘点成功率数据几乎都一样可以印证。尼康 D7200的边缘点对焦成功率下降比较多,可能与他的边缘是一字对焦点有关。
▼3D追焦对焦成功率
3D 追焦模式下,索尼 A6300的表现一枝独秀——传感器对焦在物体识别上的优势体现无遗。佳能 80D和尼康 D7200的成功率基本一致。不得不提一下的是,佳能 80D 结合触屏功能,在实际体验中感觉非常好,手指一点就能锁定对焦物体非常方便,真心希望触摸屏功能日后普及开来——索尼,不要看旁边,就是说给你听的。
综合的来看,索尼 A6300的表现相当令人惊喜——在这个负载不高,比较贴近日常使用情况的追焦测试里,成像、测光(物体识别)、对焦三位一体都集中在主传感器上的A6300发挥出了超越单反的实力,而且各种追焦方式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功率,这还是在11fps这个超越其他两家很多的连拍速度下达成的。其实无反在追焦这方面先天有优势(没有反光板归位时候可能有的位移、成像测光对焦三位一体、片上式PDAF的排布更密集……),然而之前的无反机械性能受传感器速度的限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今天的索尼 A6300在测试当中的表现,或许也在向我们展示着高速传感器搭配无反结构到底能够做到一个怎么样的水平。
顺便提一句,索尼 A6300和佳能 80D的Liveview追焦,都会在初始目标锁定之后给出提示,索尼 A6300是小绿框,佳能 80D是对焦框收缩变蓝,相比OVF里的红色LED,辨识度好了不少。
不过,有家日本影像杂志的测试结果给出了不太一样的结论,在他们测试中,尼康 D7200的中心点追焦成功率最高(他们只测试了中心点),其次是佳能 80D和索尼 A6300。由于实景对焦测试无法完全控制变量,也不知道他们测试的环境条件,我们对其中产生差异的原因不得而知。同时放上他们的测试结果,供大家一起参考。
最后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
索尼至今为止的相机(包括本次参评的A6300)在开启连拍(哪怕1fps连拍)、全静音快门、B门、长时间曝光降噪的情况下,ADC的输出会被限制在12bit。
上面是索尼A7的说明书第153页(索尼 A6300的说明书对应部分我没找到)。经过实测,索尼 A6300在连拍开启时,ADC的输出同样会被限定在12bit。
至于这个12bit相比14bit会有什么样的损失和不良影响,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测试和证据。我们会尽快针对这个问题进行详细的测试,欢迎大家保持关注。
总结
佳能 80D:
其实相比它平平的性能,这款相机的功能性或许会是我推荐它的更大原因:侧边翻转屏的便利性、OVF/LV两种高速自动对焦模式等,再加上它的画质虽然不如本次参测的另外两款机身,但相比于自家的上一代70D来说,也算是有了长足的进步。补齐了短板之后的佳能 80D明显提高了它的竞争力,适合用来摄影入门,或者记录日常生活使用。
尼康 D7200:
作为提早一年上市的机型,尼康D7200相比另外两名对手缺失了不少新功能——比如说视频自动对焦,比如……,但这依然撼动不了它最强APS-C静态画质的地位。而且对焦等技术直接是从上代旗舰上下放而来,实际表现也足够让人满意。更重要的是,它比它的两个对位对手都要便宜,便宜出来的价格足够你再买另外一个尼康的良心货——尼康 50/1.8G。尼康 D7200可以作为囊中羞涩的风光摄影入门者一个不错的选择。
索尼 A6300:
拥有很不错的静态画质能力和很强的对焦能力以及非常小巧的体积,但是其实它真正的精髓:暴力的视频性能,在本篇评测当中并没有任何的体现。考虑到索尼 A7R2的实际视频拍摄超采画幅也是Super 35,索尼自家又出了那么多的APS-C视频头,索尼 A6300其实更像是作为一个视频神器而存在,虽然它的静态画质表现也并不差。但是索尼 A6300在摄影方面最大的对手并不是另外两家的APS-C竞品,而是自家的全幅A7。底大一级压死人真不是说着玩儿的,更何况全幅是摄影师心中的一个结。
兰拓相机评测(iRentals·Test)是兰拓科技于2015年携手美国Imatest LLC成立的高标准的光学质量检测实验室,向广大摄影爱好者提供专业、严谨、权威的相机产品性能评测和查询服务,同时提供摄影器材租赁服务。